國立臺灣哲學館倡議

Pages

  • 為何需國家級哲學館?
  • 臺灣哲學簡介
  • 他山之石
  • 營運規劃
  • 關於我們
  • 公開信
  • Q&A
  • 講演活動

公開信



2020年6月16日林正弘教授公開信:


以電子郵件傳送這篇文章BlogThis!分享至 X分享至 Facebook分享到 Pinterest
首頁
訂閱: 文章 (Atom)

獨步全球的臺哲特色

你或許聽過戰後越南的「左翼佛學」、七〇年代拉丁美洲的「解放神學」,但你知道早在一百年前,林秋梧就提出「馬克思佛學」反對社會不平等與殖民歧視嗎?1921年成立的南瀛佛教會中,林秋梧、曾景來、李孝本、高執德、李添春都畢業於東京駒澤大學。曾在朝鮮、日本、中國弘法,也留下豐富而具水準的著作。這些南瀛佛教會的青年伽僧與學者,更是廿世紀初佛教現代化的重要推手。

圖:1926年林秋梧(前右一)與台灣文化協會幹部攝於台中 (國家文化資料庫)

世界級的哲學家

1933年廖文奎將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論文改寫成《個人與共同體》並獲選於英國International Library of Psychology, Philosophy and Scientific Method系列出版,同系列作者包括維根斯坦、羅素、皮亞傑、榮格等一流哲學家,該書並獲多位歐美學者撰文討論。1950年他向聯合國請願民族自決而成黑名單,流亡香港而客死異鄉。此外,黃彰輝自東京大學哲學科畢業後赴英國劍橋神學院深造,自1943年起任教於倫敦大學亞非學院。他的Contextual Theology理論對當代基督神學影響重大,他在英國宣教時的助手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Desmond Tutu。1972年黃彰輝流亡美國並發起「臺灣人民自決運動」。

圖:1933年廖文奎著作(Routledge)

女性哲人典範與兒童哲學

1908年莊雅子(莊無嫌)生於嘉義布袋。她與1924年新竹出生的林素琴是日治時期已知的唯二女性哲學家。她們在重男輕女的時代選擇深造。與林素琴返臺至臺北帝大哲學科就讀不同,莊雅子獲總督府公費赴日先讀高校,後入廣島大學。莊雅子以德國教育哲學家福祿貝爾(Friedrich Fröbel)理論為研究主題,歷萬難終獲博士學位。日本戰敗,莊雅子選擇留在日本並改名莊司雅子,成為最早將福祿貝爾幼教理論與系統引入日本者。其幼教理論對後來的「兒童哲學」之發展亦有正面影響。她於1998年逝世名古屋。

圖:莊雅子(國家文化資料庫)

南島哲學與原民文化

為何臺灣哲學只被認為是東亞哲學,而非西太哲學(West Pacific Philosophy)?九〇年代後,浦忠成、張佳賓探討原住民族神話中的哲學雛形、陳張培倫的〈建構原住民族知識體系:一些後設思考〉、莊慶信的〈臺灣原住民的生態智慧與環境正義─環境哲學的省思〉、李瑛的〈原住民知識體系之建構〉、陳寬鴻的Remapping Taiwanese Philosophy: Thinking from Constructing Aboriginal Philosophies ( 原住民哲學芻議:臺灣哲學的重構 ),均是南島哲學的重要文獻與論述。

臉書專頁

台灣文化協會100年紀念 2021年17場系列演講第一場首發!

由台灣哲學館倡議發佈於 2020年12月25日 星期五
簡單主題. 技術提供:Blogger.